Why Strida?
第一次做車主,到網上搜尋資料,看到有關Strida的資料…
網民#1
-輪徑太小,走不遠,很辛苦
網民#2
-沒有變速,不能上斜
網民#3
-車頭很撩,不好操控,翻車太易
網民#4
-部件太專,改車麻煩
。。。。。
後來,朋友A說:一直在用,很暢快,要不來我家試試車吧!
車沒有試,但入手Strida的心已定下來,要買!因為我清楚我的需要。。
機能對我來講,並不是大前提,問題是,市面上沒有多小摺疊單車可以配皮具裝飾能比Strida來的好看(當然,用兩至三倍價錢買部Brompton更好看,但。。。)作為業餘搵老襯皮具師的我,這點很重要!
改車嘛,Strida的設計,並沒有什麼可以壞,容易打理,鋁合金+塑料,沒有部件會生鏽,以皮帶代替傳統單車鍊,無須清潔或加油,而且因為沒有變速所以也避免了甩鍊,不會讓人弄得一手一腳的油污。結構簡單,原本就以是絕配,其實也沒什麼好改。
車速的問題,我不是賽車手,只想輕輕鬆鬆去享受單車樂趣,做些不太操勞的運動,更快的車我也只會慢溜(其實時速20-30公里也不算慢吧?);而以單車作為運動工具的話,其實跟車速快慢是沒關係的,我明白持續的運動比間中來爆一次車更有效率。
Strida很輕腳,不需很用力踏,變速便相對沒那麼重要,遊走於公路或者單車徑,更多段的變速,我可能也只用一檔,一般遇到的斜路難不到它,大不了便落車推,帶住Strida乘搭交通公具更不成問題;對了!摺疊後成長條形,推行非常方便,直立擺放在外面不會阻礙他人,放在家也非常慳位,這就正是當初Strida吸引我的原因,有朋友甚至乾趣將它置於廳中心作為擺設,還說是他家裡最優美的裝飾品!
這些都是我為Strida著迷的原因,亦因此我入手Strida
MK1 replica ⒊2
而棄較新款的5系或LT。 簡約的三角形車架配上塑料部件,遠遠望見已能一眼認出。。
姐姐:你呢部咁左擺右擺,係咪好方便架?
Jemmer :(。。。其實唔明佢問咩。。。)係架,摺得埋好方便架!
姐姐:
咁幾錢呀?
Jemmer : 稍貴啦。。。
姐姐
:咁即係幾錢呀?
Jemmer :四千蚊。。
姐姐:嘩,我成個月人工呀(但面無懼色!)
Jemmer :摺埋佢比你睇呀啦?
*苦練10秒摺合/開車終於有機會表演!!*
姐姐:嘩,好方便,又真係好慳位啵,咁就唔貴啦!!可以唸唸。。唔。。。
然後很滿意地轉身繼續埋頭工作。
這就正正印証了設計師Mark
Sander的功力!
最多人投訴的,應該就是操控問題,我在網上看到的,很多投訴者其實本身沒有親身試過Strida,都是道聽途說的。。 餘下的,其實都是誤會了Strida的設計定位-大多數單車,都是採用較為前傾的騎行姿勢,但Strida的設計是讓人可以座直身體,讓騎行者可以更輕鬆;一但習慣了重心較後的坐姿,車就自然地穩定下來。
後話:
政府近年經常出錢出力"宣傳"藍天,減排,低碳,環保等等,但似乎只係"宣傳限定",
實際上看不到做過任何有效方案去達標..
"鼓勵"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是需要一定配套,
只是鼓勵是沒有任何作用的(例如鼓勵垃圾分類鼓了這麽多年, 十年前講的配套問題, 今時今日仍然無變過!!)
我在愛死了的日本關西旅遊時,
所到之處都不乏自行車道,
多半在行人道上劃出部份供單車使用, 甚至斑馬線上也有自行車專用道 (其實日本,台灣甚至世界各地也有很多類似配套, 政府不是很喜歡參考外國嗎?)
香港如果可以做好些單車配套,
我肯定很多人也願意以單車代步,
那不是更能達到低碳綠色生活嗎?
那不是比免強辦亞運奧運更能鼓勵全民運動嗎?
To
be continue…. XD
Text
and photo by Jemmer
Facebook
ID : Jemmerworks